作者:zhaoziwei發表時間:2020-09-26 閱讀次數:4377
8月23日,由嘉祥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家教中心”)、達州嘉祥外國語學校聯合主辦,達州嘉祥外國語學校首屆家庭教育論壇隆重開啟。
本次論壇采取1個主會場+4個平行會場的形式,由家教中心領銜人王晶帶領導師團隊,圍繞智慧父母、情緒管理、學習成績、青春期親子養育等主題展開,為小一、初一、高一家長及學生開展講座。
新思維 新模式
家教論壇進校區
家教論壇進校區,是家教中心對于家校共建的新思路。
家教中心家校論壇模式首次在達嘉校區試點
具體而言,家校論壇綜合主題報告、學術研討、專題交流、經驗分享等形式,邀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各校區資深心理教師,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廣泛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引導廣大父母與孩子同學習、共成長,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達嘉家庭教育論壇現場盛況
主題講座
如何做智慧父母
“發現和引領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腦施教。”
8月23日上午,達州嘉祥外國語學校首屆家庭教育論壇的主會場上,家教中心領銜人王晶老師以《如何做智慧父母》為主題,為全體師生及家長進行了專題講座。
“智慧,就是凡事看出因果。”王老師指出,在家庭教育問題上,同樣存在因果,無論是成功的教育還是失敗的教育,有其“果”必有其“因”:個體差異的“因”就是基因,并集中體現在腦結構上,因此,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第一步。
運用經典心理學投射實驗“眼見不一定為實”,王老師把孩子區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善合作的“好”孩子,肯服從的”慢”孩子,不聽話的“淘”孩子。以愛因斯坦、陳景潤、韓寒、劉翔等為例,王老師建議父母們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那么,如何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因腦施教呢?
王老師表示,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并以八項多元智能為理論依據,就孩子的智能優勢與學科表現之間的聯系進行了深入分析,鼓勵家長爭做智慧父母,讓自己變成一盞明燈,照亮孩子成長的路:給孩子匹配的教育,按著孩子的紋路去雕琢,使之成器。
四個平行論壇
全方位剖析家庭教育
在上午主題講座的基礎上,下午增設的四個平行論壇,由王晶、家教中心心理教研員鄭涵予及中心特聘講師茍開貴、燕路遙組成導師團隊,圍繞智慧父母、情緒管理、學習成績、青春期親子養育等主題展開,為小一、初一、高一家長及學生開展講座。
家長專場 · 《影響學習成效的心理因素》
在針對全體家長的平行論壇上,家教中心教研員鄭涵予以《影響學習成效的心理因素》為主題,為全體家長進行了專題講座。
“分數,既不跟努力程度直接掛鉤,也并不意味著學習成效。”
鄭老師認為,有四個關鍵因素影響著學習成效:認知功能、動機、人格、情緒狀態。
如何才能讓學習成績更好?孩子不努力怎么辦?努力了沒效果怎么辦?補課也沒效果怎么辦?
面對家長的普遍困惑,鄭老師表示,客觀、合理地界定學習成效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緊接著,鄭老師從認知功能、學習動機、情緒狀態、人格特質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釋,家長可以據此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逐項評價和對比。
最后,鄭老師分享了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家長可以采用的輔導策略:
家長應容許孩子表達挫折、失望及消極的情感,幫助孩子建立信心,討論自身能力和缺點;幫助孩子訂定適當的目標及抱負水平,降低對學業的期望水平;培養孩子形成成就歸因的正確態度。同時在時間管理和考試策略,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協商、作出調整。
學生專場 · 《中學,你準備好了嗎?》
在針對初一、高一學生的平行論壇上,家教中心特聘講師、樂山嘉祥外國語學校心理教師茍開貴以《奔涌后浪,追逐夢想——中學,你準備好了嗎?》為題,進行了專題講座。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面對激烈競爭和重重壓力,制勝之道就是培養適應力。”
面臨新學段、新起點,如何快速適應環境、適應關系、適應學習,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對于小升初的孩子而言,當學習門類增加、學習難度加大、作業量和考試次數也增加了,容易出現“不喜歡”“沒有選擇”“得過且過”的狀況;而對于初升高的新高一學生而言,高壓快頻的學習節奏常常讓人又“忙”又“累”:
如何擺脫“學習奴隸”“學習機器”,成為學習的主人?
答案就是——適應力的培養。
茍老師分享了適應力培養的三個關鍵法則:勝在心態、勝在思維、勝在方法。
所謂勝在心態,是指積極求知、飽滿熱情、頑強不屈、不畏艱難,而人變強的本質是心智模式對現實世界的適應,也就是勝在思維的核心:把思考和行動流程化、拓展知識網絡節點、更新思維框架、用實驗的心態去學習和探索。
同時,茍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學習方法的更迭思路:制定一個小目標、堅持一套好規劃、懂得自我反饋和激勵。
初一家長專場 · 《如何養育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把人腦比作一整幅拼圖,那么青少年的腦就是一幅還沒拼好的拼圖。”
在平行論壇上,家教中心特聘講師、溫江嘉祥外國語學校心理教師燕路遙以《如何養育青春期的孩子》為主題,為初一家長進行了專題講座。
燕老師認為,要讀懂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從家庭角色定位出發,這是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的基點和起點。
當父母期望養育一個“完美小孩”時,也就不自覺在孩子的身上扣上“塑造神話”的桎梏。
而想要在家庭中構建和諧友好的氛圍,家長應該為孩子創建平等對話的機會:“家長和孩子誰大?一樣大。”
步入青春期以后,伴隨著生理發育,孩子開始向往獨立自主、渴望被尊重、性意識覺醒。
燕老師談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仿佛是一個在反抗和依賴、勇敢和怯懦之間徘徊的矛盾體。
除了學習成績以外,人際關系、學校生活、健康問題等方面的挫折都有可能加重青春期孩子的壓力,嚴重時甚至出現自殘自殺行為。
而對于家長們最擔憂的:沉迷電子產品、學習退步、談戀愛三大問題,燕老師也都一一做出解讀并給出應對之策。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燕老師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孩子的感受,一是父母的情緒。
燕老師認為,忽略孩子感受的管教,效果必定是消極的。同時,溝通中父母的情緒管理也十分重要,在友好平靜的氛圍下,親子雙方更容易作出積極樂觀的判斷。
高一家長專場 · 《父母如何管理情緒》
在平行論壇上,家教中心領銜人王晶以《父母的情緒管理》為主題,進行了專場講座。
“情緒管理就是命運管理。”
王老師表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親子溝通的保證,更是父母構建幸福人生的基礎。
當孩子又犯了錯、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哭鬧的時候,父母們往往難以做到情緒穩定和理性表達。
王晶老師認為,真正左右家長情緒的,實際上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認知、看法和評價,以及家長的情緒狀態。
從大腦發育的特征、情緒的種類、發展及特點,王老師指出,擁有良好情緒管理能力、性格溫和的父母,所養育的孩子幸福感更強、抗挫折能力也更好、更寬容;而在性格強勢、情緒不穩定的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如何處理不良情緒?
王晶老師以“關注即事實”與“半瓶酒”兩個小案例,與家長分享培養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方法,并指出要實現和諧的家庭教育,關鍵在于尊重孩子。
論壇模式 點燃校區
作為嘉祥教育家庭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指導的大本營,家教中心致力于更加高效專業地賦能家庭、助力學生、引領家長。
達嘉熱情的家長和學生
家教中心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團體輔導、沙龍及個性化指導,踐行“讓每個家庭和諧快樂,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宗旨。
同時,家教中心積極組織和團結各校區心理教師力量,打造一支素質過硬、能力卓越、熱情積極的心理教師隊伍,竭誠為各校區服務。
家校論壇模式即將走進各校區,敬請期待!
集團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晨輝二街66號
集團郵箱
service#jxfls.com(#替換為@)
郵政編碼
610000
友情鏈接
嘉祥集團官方微信
? 2010-2023 嘉祥教育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180258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