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haoziwei發表時間:2020-09-26 閱讀次數:3910
“‘21天雙陪伴’今天就結束了,讓我們不斷修行升級,和孩子一起成長!”
8月3日晚上八點,嘉祥北城心理教師胡葦主持了一場特別的“結業儀式”。
“畢業生”是30余名初中生家長,在為期21天的課程中,他們每日聽取教師授課并撰寫家庭“作業”,順利完成了學習與交流,紛紛在朋友圈曬出筆記和收獲:21篇厚厚的親子生活觀察日記,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在此之前,嘉祥錦江、成華、都江堰、郫都、溫江、達州、樂山、自貢八校區均已陸續成功完成了21天家校共育的實踐。
作為活動的最后一棒,北城校區的順利結業,不僅為嘉祥各校區“21天雙陪伴”活動劃上了圓滿句號,更標志著嘉祥教育3.0時代家校共育工作邁入了新階段、打開了新視角。
“家校共育不是簡單的物理整合,教師是關鍵因子,家長也是重要系數。”在嘉祥教育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家教中心”)領銜人王晶看來:“既要發動教師、又要啟發家長,才能真正產生化學反應。”
家校共育“心”模式
全面化、定制化、個性化——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創舉。
鑒于都江堰校區“21天雙陪伴”試點的成功舉行,7月5日起,家教中心作為組織者和技術總督導,組織嘉祥九校區全面鋪開“21天雙陪伴”活動。
參與教師130余名,自主研發了百余節原創課程;覆蓋近400個家庭,家長累積撰寫二十萬字教育觀察與心得,初步構建起了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依托的全方位教育網絡,受益學生千余名。
項目組核心開發人員、都江堰校區心理教師馬琳將“家長成長”作為起點和基點:“‘21天雙陪伴’不是簡單的‘老師講,家長聽’,而是家庭指導進家門,我們要求家長朋友們不僅要學,學了還要用,用了還要跟蹤反饋。”
每天一節家庭教育課程,每天一篇親子互動日記,每天一次老師批改點評…以兒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教師陪伴家長、家長陪伴孩子”為核心邏輯,“21天雙陪伴”的課堂掀起了一場家庭教育的新風暴。
“我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養育孩子也是一門藝術,有很多知識、方法需要學習。”成華校區的活動結束后,二年級家長睿睿媽媽整理了學習資料包:“??闯P?,需要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span>
(睿睿媽媽的資料包)
對于家長空前高漲的學習積極性,樂山嘉祥心理教師蔡倩也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活動開展時正值暑假,家長們即使又要工作又要帶娃,也絲毫不懈怠,積極'催更'。有一天我把微課發送到家長群,十分鐘以后就有家長問我,‘蔡老師,今天的課程我學完了,再給我推薦點吧’?!?/span>
不僅是家長,站在授課教師背后的第二梯隊志愿者們,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朱琳是都江堰校區的一名生活輔導老師,也是此次“21天雙陪伴活動”的志愿者之一:“我報名的初衷,就是想‘半工半讀’,跟隨優秀的心理老師、班主任老師,進一步學習如何和孩子科學溝通,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跟精準對接的家長接觸下來,朱琳老師發現自己慢慢學會覺察并管理情緒:“經常同時好幾個孩子同時需要生輔老師幫助,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先靜下心來,有序處理孩子們的訴求。”
家長好了,氛圍好了,孩子也就自然好了。
一名家長在結營日記里感慨地寫道:原來家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21天下來,通過學校與家庭的聯動,構建了家校共育的“心”模式。
打造“4個1”,合力共譜新篇
“家校共育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活動,需要長期堅持、全面布局。”王晶老師表示,“‘21天雙陪伴’只是嘉祥家校共育工作‘4個1’計劃的一個方面?!?/strong>
所謂“4個1”計劃,即創建一批家庭教育試點校、建立1支家庭教育專家團隊、打造1批家庭教育精品課程、出版1本家庭教育科普專著,為系統推進家校共育提供專業支撐和資源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個“1”——出版1本家庭教育科普專著。
家教中心組織了專業心理教師及家庭教育專家,合力編撰科普專著《家庭教育百問百答》,分別圍繞能力培養、品行問題、親子關系、人際關系、身心健康、時間規劃、突發應對、習慣養成、性心理、學習成績十個主題,打造100篇品質原創稿件,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洞悉親子關系、孩子成長的密碼。
屆時,《家庭教育百問百答》將針對“21天雙陪伴”的經驗和成果,以專業文章的形式進行可視化呈現和升華總結,打造更具針對性、情境化的家長讀物。
集團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晨輝二街66號
集團郵箱
service#jxfls.com(#替換為@)
郵政編碼
610000
友情鏈接
嘉祥集團官方微信
? 2010-2023 嘉祥教育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180258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