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haoziwei發表時間:2020-09-20 閱讀次數:2875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寒假過得還好嗎?
自從「嘉家」開通了家長熱線,留言就不斷涌進來;特別是這個假期,我們的后臺已經被擠!爆!了!一則則留言讀完了以后,我們只有一個感jio:
距離產生美是真的!
不信你往下看↓↓↓
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眼睛都要長到手機上了,本來就是近視眼,放個假又漲了不少!沒辦法,只有訓。訓完孩子心里特別難過,可又忍不??!
到底誰才是媽?
可以說,我基本上滿足兒子一切愿望,要啥給啥,只有一個要求:好好學習 。但他對我就跟仇人一樣,為什么???
我就是想聊聊天,有錯嗎?
委屈.JPG
小時候孩子跟我無話不談,可現在甚至不愿和我聊天,我說我的,她玩她的。有時候把她問急了,站起來就走了。
還有的選手越想越氣,開始轉移戰場狙老公:
每次和孩子發生爭執,希望老公調和一下,結果他每次都是講大道理說套話,還不如不說!
一句話:問君能有幾多愁,讓我歡喜讓我憂!
“這屆家長太南了!”
01 “我們都有病”
如果你也遇到了類似上面的困惑,在苦苦思索解決辦法之前,不妨退一步思考下: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或者說,你有沒有想過:在你的家庭中,成員們都扮演著怎么樣的角色?成員們對待彼此的方式,又如何塑造著家庭的氛圍?
薩提亞溝通模式,了解一下。
什么是薩提亞溝通模式?
薩提亞模式又稱薩提亞溝通模式,是由美國首位家庭治療專家Virginia Satir女士所創建的理論體系。
薩提亞心理學認為,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功能不良的應對模式: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這四種溝通姿態很容易給家庭成員彼此帶來不好的溝通體驗,甚至引發不滿和爭吵。
以下是這四種主要溝通姿態的特點:
1.指責型:關鍵詞——批判 攻擊 逃避責任 推脫
“這一切都是你的錯;你是怎么搞的;你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如果不是你,事情就不會弄成這樣……”
2.討好型:關鍵詞——低自尊 和事佬 取悅
“我知道我不該這樣;如果不是我,你也不會被我拖累;只要是你決定的,我都會接受并且支持;哪怕你這樣對我,我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3.打岔型:關鍵詞——轉移話題 插話 分散注意力
“生活就是要讓自己開心啊,想那么多干嘛;說這個就沒意思了,我們來聊點別的吧;啊,你剛才說什么……”
4.超理智型:關鍵詞——理性 忽略感受 不近人情
“規定就是規定,其他的不用解釋;很明顯事情就是這樣,你硬是強求也沒用;毫無疑問,這個事情應該這樣解決;你要相信科學,自己瞎鼓搗能折騰出什么來……”
現在你可以試著來對號入座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四種家長分別是那種類型的呢?你自己呢?
在「嘉家」組織的首期嘉祥家長心理成長團體輔導上第一場,便運用了薩提亞溝通模式,帶領14名初中學生家長回憶和覺察了自己在家庭關系和生活中常用的應對模式:
1. 我的家人或朋友會有什么的感受?
2. 我的行為又會怎樣塑造著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產生相應的模式和感受?
3. 我的表達與我內心所想一致嗎?
4. 長期以來,我是如何定義自己的?
審視自我,讓對話成為可能,是家庭治療的第一步。
02 應對模式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我是一個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的爸爸/媽媽......
當我們嘗試察覺并定義自己溝通姿態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更重要的部分:我為什么這樣定義自己?我如何給自己賦予角色和意義?我又是如何給自己設定期望和方向的?這些設定的期望和方向又如何限定了自己?
換句話說,我們的應對模式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喬哈里窗模型是個有益的工具。
喬哈里窗模型
美國心理學家JoeLufthe和HarryIngam從自我概念的角度對人際溝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別人知道——他人不知”這兩個維度,依據人際傳播雙方對傳播內容的熟悉程度,將人際溝通信息劃分為四個區:公開區、盲目區、隱藏區和封閉區。
其中,公開區域內容越多,溝通越順暢,不易產生誤解。盲目區內容越多,溝通中開放度越低,主要會導致溝通單身閉塞,往往對周邊人的看法和意見保持距離或排斥態度。反之越小,越能夠致性溝通,更容易走向成功。
隱藏區內容越多,說明越感覺周邊環境或關系是不安全的,也會造成周邊人對自己更多的誤解。至于封閉區,隨著個體對自我的認知不斷深入,增加對自己的覺察,有利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模式,也可以促進潛能的開發。
在首期嘉祥家長心理成長團體輔導上第二場,基于喬哈里窗模型,咨詢師帶領家長進行了深入的自我覺察:
——(公開的我)我是一個……
——(別人眼中的我)家人覺得我是一個…;孩子覺得我是…;朋友覺得我…
——(不表達的我)我是一個……
——(潛意識的我)我是一個…
在咨詢師的指導下,解開謎團的線索逐漸清晰了來:
當我們缺乏對自己的深入了解,導致周邊人對我們的看法和我們自己不一樣的時候,我們感覺到被誤解了,同時還常常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出現了功能不良的應對模式。長此以往,我們和他人(夫妻、孩子、長輩)積累了更多的沖突和誤會,形成了惡性循環。
那么,如何走出四種功能不良的應對模式呢?
答案是表里一致。
溝通的障礙往往是因為溝而不通,尤其是家庭治療中,我們往往被充斥著敵意、抱怨和誤解的溝通信息死死的困住。
比如:媽媽因為孩子放學后幾個小時沒回家,很擔心,一見到孩子就破口就罵:怎么這么晚才回來,你死哪去了?可以看到,雖然媽媽的內心是擔心,但她卻以責罵來表達,如果她能夠說出自己的真實的內心感受:我很擔心你!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但是怎么才能覺察到內心的真實想法?又如何能做到去除溝通的障礙、表達真實情感呢?
這就是我們帶領家長一起成長要走的路。通過薩提亞的系列方法,獲得對自己深入的覺知,重建功能良好的溫馨家庭關系。
03 你看,窗戶紙其實很薄
薩提亞、喬哈里、一致性表達...這些聽起來很學術的心理學詞匯,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生活里呈現和應用。
沒辦法和孩子溝通、為親子關系頭痛...其實,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你的問題,是整個家庭的“問題”。任何一個孩子所表達的東西都會明顯地反映出他在家庭環境的習得,家庭成員的溝通方式、處事方式、生活態度又會彼此影響、彼此塑造,這也是我們開啟家長團輔的目的和初衷:在家庭中采取一致性表達的溝通模式,是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的必經之路。
「嘉家」首期家長團輔招募了40位嘉祥中小學家長,結束后,成員們反饋積極:
你看,窗戶紙其實很薄。
只要你愿意邁出第一步,剩下的交給我們。
集團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晨輝二街66號
集團郵箱
service#jxfls.com(#替換為@)
郵政編碼
610000
友情鏈接
嘉祥集團官方微信
? 2010-2023 嘉祥教育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180258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