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nwei發表時間:2020-09-24 閱讀次數:3639
為持續探索、實踐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創新模式,結合教育部倡導的研學旅行人才培養途徑,四川省優質教育促進會面向全球發布招募令,通過報名申請、資格審查、集中面試/視頻面試的方式選拔了22名來自英國、美國,以及中國四川、香港、重慶、山西、青海的優秀學生,并特邀22位來自教育界、金融界、藝術界、學術界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及關注、支持教育的愛心企業家和社會賢達作為導師,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支持下,以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切入點,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為基準,從2019年7月10日至16日,從成都到寧蒗(瀘沽湖)再到麗江,通過師生分組一對一的互動形式,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優促會中學生導師制研學旅行的活動。
優促會的導師制研學旅行,進行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年了,單單聽導師制到這三個字,過去四年的研學旅行片段就會像蒙太奇一般浮現在參與過活動的師生腦海中,今年,我們又把這份美好以全新的方式再次呈現給一群優秀,敢于探尋真知的同學們。
在這一周的時間里,優促會導師制研學旅行的師生一起參與了湖畔論學、激辯、我是先生、摩梭文化體驗、研學課題自主調研等多個行程,在這其中,有歡樂,有辛苦,也有感動,當然最多的還是對于摩梭文化的深入探尋,和發散思考?,F在就讓我們一起將時鐘回撥,回顧這與往年同樣的7天6夜,卻又是不同的6夜7天。
▼
學生破冰活動
優促會中學生導師制研學旅行第五期學員的破冰活動,宣告今年的研學旅行正式開始,往期學員葉心怡和許福杰作為志愿者,為新一屆的學員們介紹導師制研學的歷史與意義,過往研學的豐富經歷,自己的收獲與成長,以及本期研學的導師與目標,讓學員們對本次研學更加期待。
而學員們也為彼此準備了對自己而言,非常有意義的小禮物,通過交換禮物,講述和禮物有關的故事,同學們之間的距離迅速拉近了。
▼
師生見面會
經過數小時的旅途顛簸,導師制研學旅行的師生們終于抵達了本次研學的第一站——瀘沽湖。在品嘗獨具民族特色的美食后,各位導師齊聚會議現場,就本期研學的分組、目標以及過程管理展開討論,接下來,就是激動人心的師生見面會啦,本期研學的師生在這一刻終于正式見面,同學們分組依次上臺向導師們介紹自己,他們精心準備,充滿了奇思妙想的自我介紹徹底打動了每一位導師,收獲了陣陣掌聲。
在之后的拜師環節中,同學們用一盞盞茶水代表自己的敬意,而導師們則把自己的關切化作循循善誘的話語寫入經典著作,把自己的希望與囑托會同書本一起交給同學們。這是一段師生情誼的開始,亦是同學們人生改變的一次選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師生結對相互了解、就課題進行共同研究,到底最終會碰撞出怎樣閃亮的火花,產生何種令人驚艷的研學成果,令人期待不已。
▼
UNDP可持續發展目標講座
今年優促會研學旅行的最大亮點,就是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支持,引入了SDG可持續發展目標,UNDP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實現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續未來的藍圖。
此次的研學旅行,將這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歸納成了五個主題,包括旅游和經濟、社會和民生、自然和能源、民族和文化、神奇的腦洞,由學生們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自主選擇課題,進行分組研究。
在啟程前往研學目的地之前,同學們先是參加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講座,UNDP助理傳播官員孟珺老師用圖文、視頻結合的方式,生動的為同學們講解了UNDP的發展歷史,讓同學們對聯合國有個大致的概念,并逐步深入闡述可持續發展目標設立的背景和對全人類的深遠意義,通過世界各地的環境實際情況與人類活動的關聯,讓同學們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而UNDP青少年項目發展官員高鑫老師則通過一些測試,幫助營員們了解領導力等對青少年成長起到關鍵作用的能力是如何發揮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引導自身關鍵能力的提升。
▼
SDG可持續發展目標導師交流會
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們完成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課題研究,導師們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UNDP青少年項目發展官員高鑫老師,在交流會上提出,青年就是未來,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下一代,是能夠改變世界的一代,幫助青年,讓他們加入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工作中來,是非常重要的,青年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所應該發揮的作用,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創業,此次的優促會導師制研學旅行,導師們可以著重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在大家進行了調研,了解了研學地區的真實情況以后,引導大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鍛煉大家的思維。
UNDP助理傳播官員孟珺老師則是強調了公益教育的重要性,世界需要中國青年的聲音,她認為優促會導師制研學旅行其實是在向世界輸送更多優秀的青年,讓更多的孩子在活動中被發掘,走到國際的平臺上去。
四川省優質教育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嘉祥集團董事長向克堅老師則表示,優促會的研學旅行,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優促會一直想為青年們做些事情,不管是創新,還是創業,想把導師們的經歷經驗,傳遞給未來的年輕人,讓他們把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保護得更好,讓青年們擁有更好的未來,希望能夠與UNDP通力合作,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和青年參與項目”給青年人帶來更多機會。
▼
日出東方
在和導師成功組隊,并且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后,學員們的第一站便是迎著清風出發,體驗摩梭人特有的交通工具“豬槽船”游湖,當天晨曦雖沒露面,但瀘沽湖水面煙波浩淼,周圍草長鶯飛,遠山薄霧似玉帶,如在畫中游。微風吹拂,同學們或歡歌笑語,或靜靜沉思,享受著在城市喧囂中很難感受到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場的導師們也因地制宜的向同學們講起了瀘沽湖周圍的人文地理,時時刻刻都在“寓教于行”。
▼
湖畔論學(一)
山高水長、湖畔論學,著名學者岱峻教授為師生們帶來本次研學的重磅演講,通過一只鉛筆的構成,引出了哈耶克的“知識論”,提到了知識的無限性和分散性,鼓勵同學們要堅持不懈的學習,并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同學們介紹了瀘沽湖當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底蘊、人文的歷史與現狀。演講深入淺出,包羅地理、歷史、民俗、宗教、商業等等,精彩絕倫。
▼
湖畔論學(二)
第二場湖畔論學邀請到三位導師開講。首先是擁有非常豐富咨詢經驗的嘉祥集團副總沈翼老師,從自身經歷出發,給同學們帶來如何進行研究的方法論以及在教育行業的工作經驗,推介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讓同學們閱讀,并提到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會讓工作和學習事半功倍。
第二位發言的是佳宇建筑有限公司總經理鄒琴老師,鄒老師給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表示只有通過刻苦奮斗、克服無數的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她希望同學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并要為之做好充分準備。取得好的結果非一朝一夕之功,同學們要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健康的體魄,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
第三位主講人是中國第一代股票交易員,在商業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私募基金經理朱曉剛老師,他為大家講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貿易原則,用鮮活的案例給大家解釋背后的經濟學原理,讓同學們了解經濟學對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國家發展的巨大作用。朱老師語言風趣幽默,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了許多的經濟學知識。
▼
走進摩梭人家
利家咀村是本次研學的一個重要地點,因為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甚少,利加咀村任然保持著相當完整的摩梭生態,從瀘沽湖到利加咀需要近三個小時的車程,因為當天下過雨,山路濕滑,不易再行車,導師制研學旅行的師生們,干脆就進行了一次“行走的力量”,徒步進村,花了近兩小時步行,抵達時目的地時已接近傍晚,淳樸的民風、特色的風俗以及地道的農家菜,新鮮的種種,沖淡了大家跋涉的疲憊,反而是欣喜之心漸濃。隨著夜幕降臨,熊熊篝火點燃了大家的激情,熱情的村長和村民迎接遠道而來的師生們,與大家一起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現場氣氛越發熱烈。不論年輕還是年邁,不論民族、文化、語言、地域、國家,大家在這一刻都是放下一切,尋求放松快樂的一家人。
▼
摩梭人家生活體驗
次日早起,體驗過摩梭傳統的早飯之后,導師和同學們就開始隨著當地人一起勞作,通過在利家咀村一上午的“慢生活”體驗,導師制的師生對當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在部分保留本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家庭里,語言、傳統已經把摩梭人與外界的聯系痕跡湮沒,加上交通不便,沒有信號,村子似乎與外界已隔離開來……但師生們仍然通過各自的方式去認識、去了解當地人,希望找到更多的摩梭人歷經歲月刻畫下的故事。
▼
摩梭非遺文化體驗
在摩梭非遺博物館,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導師和學員,當地居民特別安排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迎接活動,給每位導師和學生獻上代表圣潔祝福的哈達、代表友誼的美酒、代表驅散厄運的煙塵。接下來的摩梭風情展示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熱情的舞蹈、魅力的歌唱、特色的對歌贏得了師生們的連連喝彩。為了表示對當地村民熱情接待的感謝以及對摩梭文化的保護,優促會為當地非遺博物館授予研學基地的牌匾,并由優促會愛心企業家朱曉剛、鄒琴兩位老師作為代表,捐贈給當地博物館8萬元人民幣。
▼
參訪摩梭民俗博物館
要了解摩梭族的歷史文化,摩梭民俗博物館也不能錯過,該博物館坐落在寧蒗大洛水村,由村民翁基次·爾青及其朋友汝亨·次仁多吉共同創辦、是中國惟一反映母系氏族社會民俗的博物館。摩梭人崇尚自然,主張保護居住周圍的每一寸土地和山水,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隨著瀘沽湖旅游資源的開發,摩梭人的文化在逐漸消失,許多游客對摩梭文化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了解上,對當地風俗也有一些誤解。
為向外界展示正宗摩梭文化及其發展史,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摩梭,讓摩梭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爾青和次仁多吉自一九九八年起四處收集摩梭人民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拍攝日常生活的照片等,在之前一個簡單的陳列室基礎上創辦摩梭民俗博物館。在花房、祖母房、達巴館、服飾館、喇嘛經堂、民俗陳列館、圖片展覽館、茶馬古道館基礎上,增設飲食館、摩梭名人館、影片展覽館、真人展示勞動作坊等,參訪當天,館長多吉從家族、血緣、游牧漁獵等方面,讓師生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摩梭文化的歷史文化背景,無論是祖母屋、東巴文字、母系家庭分工和成員結構,都是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這樣的文化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保護。優促會同樣為當地民俗博物館授予研學基地的牌匾,希望未來有更多研學的項目能走進這里,了解摩梭文化,給予人生啟迪。
▼
我是先生
“我是先生”是優促會導師制研學旅行的傳統項目,學員們會作為老師,給當地的小學生上課,此次研學我們來到了永寧鄉泥鰍溝完小,五組學員們分別為學生們教授了英語、地理、體育、甚至是思維方式等課程,雖然準備的時間有限,但是每組同學都在盡力的教授給孩子們可能很難在常規的課程中,學到的東西,而在這種教學中所傳遞的情感,傳播的價值,也是學員們自我成長的重要一課。
在“我是先生”這個項目中,優促會還帶著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成都嘉祥外國語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通過義賣,籌集的6697元善款所購買的學習用品,在課畢后,全數轉交給了泥鰍溝的孩子們。
本期的“我是先生”深深的體現了教育中的傳承和大愛,跨越著近千公里,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
激辯
導師制師生從瀘沽湖出發,奔赴本次研學的第二站——麗江,在品嘗當地美食過橋米線之后,研學旅行的重磅活動“激辯”在酒店中庭如期開始,在前一晚通過推選+抽簽產生的正反方團長、辯手、幫幫團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都希望在辯論賽上一展風采。
今年的辯論主題“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發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就是在貼合今年研學摩梭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項目組也是希望同學們通過對辯題的研究深入探究在如今商業化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妥善處理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讓文化得以傳承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商業介入來探索商業發展、改善民生的途徑,這個課題本身也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中的內容相契合,可以上升到人類文化傳承與現代化發展的取舍關系中。當然,辯論的交鋒就沒這么平靜了,雙方你來我往,都在找對方的言語漏洞和論點瑕疵,同學們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在團長和幫幫團導師的引導下得以快速成長。
辯論賽后,輪到了藝術分享和師生交流的時間,既有導師們精彩的藝術展示,又有學員們感情真摯的分享,不論是導師還是學員在這麗江古城的一方天地中交流、學習、分享,也在不斷提高和成長。導師們用自己的思想在引導學員們積極探索、不斷反思、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理性的思考、大膽的求證,學員們把瀘沽湖游學,辯論賽、湖畔論學等等學習消化的內容再次重組、內化并分享給他人,朋輩間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驚喜的變化正在同學們身上一點一點的出現。
▼
課題自研
本期研學旅行的另一大亮點,就是給了同學們兩次自主調研的機會,比起填鴨式的“給”,本期的導師制研學,更注重于培養學員們的自主和創新能力,第一次自主調研,是在大洛水村及周邊,導師和同學們將按照各自分組,自研并設計調查路線和方案,走進周邊村落進行課題研究,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培養同學們的溝通能力、搜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并加深導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誼。
第二次自主調研是在麗江的大研古城,這里的商業化程度相對較高,有利于師生們探尋文化與商業結合后,如何既能保持文化的本質和傳承,又能適度地利用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給文化價值創造帶來新的靈感和經濟基礎。文創產業和文化保護是民族文化延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二者有機結合的成功范例將通過研學給同學們帶來新的啟示。
在調研結束后,同學們也會及時開展調研情況的分享會,跟他組的同學互相分享見聞,為彼此的課題研究查漏補缺。不得不提的是,本期的導師和學員,在課題的研究上真的花費了巨大的心力,夜半時分,總能在住宿地點看到各個組的導師同學,依然聚在一起,就課題進行溝通和交流,也有同學打趣說,這次研學旅行真的很棒,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時間睡覺。
▼
閉營儀式
在閉營儀式上,各組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展演這7天六夜的感悟和體驗,有朗誦、有歌唱、有小品、有分享。師生們同臺獻藝,他們的奇思妙想,讓大家看到每一組都為了精彩的呈現,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但付出也是值得的,這都代表著同學們的成長和蛻變。
▼
研學成果分享會
優促會導師制研學旅行的最后一站,師生們走進了麗江市第一中學,在該校眾多優秀的學生面前,開始本次研學最后一個項目——課題分享會,同學們在導師的幫助下花費7天6夜完成的五大課題將分組一一進行呈現。
第一組旅游和經濟組的同學,帶來的研學課題分享是利加咀村初步擬開發計劃。他們計劃將爬山、釣魚、喂養牲畜、篝火晚會等利加咀村的生活日常變成了一日游的項目,提供給希望體驗原生態摩梭文化的游客,并且會配套開發民宿和特色食品,計劃中還詳細列出了該計劃需要的改造項目以及成本和收益,專業度和完成度都非常之高,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第二組社會與民生組的同學,分享的是瀘沽湖片區村落的調查報告。從交通與網絡、教育、醫療、就業和宗教五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區域內村落的在這些方面的情況,報告中既有橫向對比,又有縱向的,讓在場的所與人都可以清晰的了解瀘沽湖片區的各種情況,這份報告既有深度,又有人文主義的關懷。
第三組自然和能源組的同學,講述了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瀘沽湖地區如何實現的看法。主要討論瀘沽湖地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已經實現了那些發展。從旅游,環境、動植物保護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等多方面詳細闡述了他們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并且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
第四組民族和文化組的同學,一上場就上演了一部“摩梭家庭情景劇”,用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動形象得向現場所有人展示了摩梭家庭的生活方式。對摩梭人的走婚、宗教信仰、以及倫理觀進行了非常清晰的展示。
第五組神奇的腦洞組的同學,就更不走尋常路了,看樣子,他們在短短幾天內,就成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公司”,運營起了環湖自行車項目,幾位同學化身各個板塊的負責人,煞有其事的介紹起起了他們的“mosuoBIKE”,在現場引發了陣陣掌聲。
通觀全場,每組參加導師制研學項目的學員都是學有所獲,研有所得。在成果分享之后,四川省優質教育促進會的的導師制研學旅行第五期“情系教育夢?研學滇北行”就此告一段落,但是這并不是結束,回程之后,優促會導師制研學項目組,不斷收到了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反饋,許多學生都表示行有所獲,他們得到了包括知識面、語言表達能力還有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進步。
看著各位家長和同學們寫下的暖心話語,小編真的覺得思緒良多,想起了初見瀘沽湖的驚艷,想起了摩梭人的淳樸善良,想起了圍著篝火跳舞歌唱的感動,也想起了大家咬著牙熬紅的雙眼,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只要想起瀘沽湖,想起所有參加這次導師制研學的導師同學、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都會覺得內心溫暖又感動,都會覺得在踉蹌前行的路上,多了一份勇氣和自豪。
親愛的同學們,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在追尋真知的路上,我們永不言棄;可敬的導師們,讓我們共同期待2020,在UNDP更大的舞臺上期待遇見更好的你們和我們!
集團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晨輝二街66號
集團郵箱
service#jxfls.com(#替換為@)
郵政編碼
610000
友情鏈接
嘉祥集團官方微信
? 2010-2023 嘉祥教育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180258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