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uxin發表時間:2022-11-30 閱讀次數:1068
立足熱點,暢聊教育。大家好!“四川嘉祥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原創教育新聞評論欄目《教育漫話》又與您見面了!教育漫話立足時下教育熱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評論和觀點分享。
雖是僅供參考的一家之言,但我們誠意滿滿。更希望關注教育、熱愛教育的您能在評論區將您的觀點分享,與我們一起暢談。
美育是詩化的教育
陳興中/文
美育亟待大眾啟蒙
審思當前中小學教育,美育的認知與實踐在人們眼中還顯得撲朔迷離。在由藝術“窄”美育走向課程“大”美育的過程中,美育的認知、行為很容易與一般性教育理論和實踐相混,或者很容易被其同化。含混的美育,被同化的美育是抽空的美育。美育只能歸依課程,但不能被一般性理論和實踐收編。同理,美育只能用精神照耀課程,但不能用它的理論統領課程。美育自有個性。如何生成美育的貼身理論與實踐,是當前美育研究與實踐面臨的最大挑戰。
挑戰,更多的來自美育曾經的流離失所,根基不牢,形態漂浮。教育方針所規定的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美育是唯一有條件“竄門”的,卻被其他四育拒之門外。而美育自身雖有名分,卻遭實踐冷遇,甚至成為無家可歸的游子。盡管,它有時成為節日盛宴與活動套餐的座上賓,但更多時候卻是教育家常便飯的缺席者。美育是大家的事,但卻沒有成為大家份內的事。美育有合法身份證,但卻難被認領。究其原因:其一是美育缺乏課程土壤,難以扎根生長;其二是美育效能難顯,不便實證其功;其三是美育管理不力,沒有制度推進;其四是美育研究弱化,實施過程隨意;其五是美育主體認識膚淺,審美素養不足。凡此種種,導致美育目標虛空,過程不實。筆者之見,當下亟待在美育的認知與理解上進行大眾啟蒙。
“無用”的美育最有用
美育,在過去和現在被一部分人誤認為沒有用,但被認為無用的美育恰恰最有用!它提升人的審美境界,促進人類文明行為的作用不可低估。一位美國二戰老兵,在年青時因審美的敏感而拯救了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比薩斜塔。這位名叫里昂 ?維克斯丁的偵察兵奉命偵察185英尺高的比薩斜塔有無德軍,當維克斯丁取出望遠鏡,把焦點對準比薩斜塔,他吃驚地發現,黃昏中的比薩斜塔和周圍的景致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看上去美得令人心顫。他心理發生了重大變化,希望自己千萬不要找到上司要找的東西,于是再沒有對比薩斜塔進行實實在在的偵察,而是發出塔里“沒有德軍”的報告。這位老兵后來回憶道:現在我可以斷言,德國人肯定在塔里!如果我當時沖報話機說出“這里有德軍,開火!”幾秒鐘后,部隊將會把數噸炮彈傾倒在塔上。然而,比薩斜塔之美讓他把這幾個字咽了下去,人類建筑史上這顆璀璨的明珠,因此而鬼使神差般地逃過了戰爭的劫難。
反觀“文革”,無數被視為“封資修”的美的歷史饋贈品,一夜之間被“造反”的狂歡浪潮沖襲得稀巴爛;所有被斥為腐朽沒落的審美情趣,一夜之間遭關集體禁閉。美,毀于不堪回首的文化大災難,不能說與美育的群體性缺席無關。
美育需要課程化滲透
美育關乎人性、人格與人生。倘若,從人的發展這一核心價值取向出發,建立美育的課程本體、情感本位、品味本質的“三本”理念,進行教育內部的美育動力激發,促進美育主體的責任擔當,培育美育生長的土壤,挖掘美育資源,扎實美育過程,重建美育生態,實現美育的課程化滲透,那么,美育就不再是霧中花,水中月。
美育的課程化滲透,就是在日?;虒W中有美育的一席之地。著名學者,哲學家李澤厚先生在接受《教師月刊》采訪時,對教學中如何貫徹美學時談得很樸實:“最簡單的一點,是首先注重形式感的建立,美感就是形式的感覺,均衡啊,對稱啊,人從這里面獲得一種愉快的感覺,這就是美。具體到教學上,比如教師上課怎么注意上課的節奏、韻律,包括聲調的抑揚頓挫,就跟讀文章似的。為什么中國的文章老是要朗讀、要背誦?因為只有讀出來才能體味到抑揚頓挫的形式美感,也就是說,教課過程要有起伏高低,課開始講什么,怎么把它講得很好,一堂課本身是有比例的,這些都是形式的問題,美育其實包含其中?!彼瑫r指出: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它本身的形式就包含美育的問題,研究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入形式感,這是善莫大焉,千秋萬世之功。(《教師月刊》2011年第一期)
美育,不僅存在于課程的呈現形式中,更蘊藏在課程內容中。教師需要練就發現美的眼光,挖掘語文學科的語言美、情感美,思品學科的人格美、精神美,體育學科的形體美、力量美,藝術學科的形式美、?律美,數學學科的邏輯美,科學學科的理性美等美感因素,為學生拓展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的空間,培養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敏銳感知,使其在審美享受中養目悅耳、涵養性情、滋潤靈魂。
聆聽美育主體的覺醒之聲
美育的兌現,無須物質上的大投入,但在精神和精力投入上不能零成本或低成本,要克服只求短期回報的功利性,追求生命發展的長效應。盡管,曾經的美育在實踐上普遍受冷遇,但還是有那么一些學校發出美育的覺醒之聲,以理性之舉善待美育。他們慷慨地讓給美育一席之地,在美育的研究與實踐上真做實干,干出成效。他們不求別人欣賞叫好,只求自己心安理得,更求學生成為素養均衡、既善且美、詩意棲居的人。當“人”真正成為教育的最高目的,美育的回歸就有望加速進程。
雖然,真情擁抱美育的學校在目前還不夠多,他們中有的才開始起步,有的才剛剛覺醒,但是,他們終于告別美育冷淡,走向美育重建。這值得鼓掌。
我們期待: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人文精神面臨衰落的數字化時代,教育的生態、社會的生態因美育的覺醒之聲和真實在場而充滿人文情懷和詩意。
集團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晨輝二街66號
集團郵箱
service#jxfls.com(#替換為@)
郵政編碼
610000
友情鏈接
嘉祥集團官方微信
? 2010-2023 嘉祥教育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18025807號-1